[放大字体]    [打印] [发送]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www.most.gov.cn
科技部门户 > 专题专栏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奖励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01月09日    

国际水稻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国际水稻研究所是一个自主的、非赢利性的、国际性的水稻研究机构,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总部设在菲律宾。由农业部和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共同推荐。
    国际水稻研究所一直在世界水稻的科研与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分别在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其目的是创造和传播水稻方面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帮助成员国建立和健全水稻研究系统。
    自1981年以来,国际水稻研究所为推动与中国水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引进全球水稻品种资源的渠道,提供大量的优质水稻品种和基因资源,促进了我国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与利用。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及联合研究载体的建设,还促进了我国水稻科学研究能力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国际水稻研究所与我国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在水稻科学的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水稻科学界的国际影响。国际技术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水稻科学研究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向阳
Xiang-Yang Li
英国
 

    李向阳,男,1962年10月生,英国籍,地球物理学博士、教授,英国爱丁堡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地质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震各向异性与多波研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荐。
    李向阳教授长期从事多波地震勘探及裂缝检测方面的研究,达20 年之久,是世界勘探地球物理界知名专家。自90年代起,他就开展与中国的技术合作,曾担任石油大学的兼职教授。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李教授与中石油重点物探实验室开始了地震裂隙检测方面的合作,6年中共成功地完成了三期合作研究,为我国“多波多分量处理技术和裂缝预测技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与李教授合作在英国爱丁堡设立海外研究基地,作为重点物探实验室的国际部。国际部的主要职能是研发先进的物探技术和培养先进的物探人才。

刘锦川
Chain-Tsuan Liu
美国 
 

    刘锦川,男,1937年10月生,美国籍,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资深院士、金属与陶瓷部合金行为与设计组组长。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先进金属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国际材料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学家。由教育部推荐。
    近二十余年来,刘锦川博士致力于促成中美的技术合作,特别是推进中美在高温材料以及块状非晶领域的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迅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促进中国有序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研发,他密切保持了与中国科学家在金属间化合物研究方面的联系,在我国组织了一系列金属间化合物和先进金属材料的国际研讨会,不遗余力向国际同行推荐中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在他的努力下,目前中国在金属间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已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目前,刘锦川博士正与部分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院交换访问学者,共同开展多组元合金体系过共晶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尼·列·多布列佐夫
N.L.Dobretsov
俄罗斯 
 

    尼·列·多布列佐夫,男,1936年1月生,俄罗斯籍,地学博士,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西伯利亚分院院长,西伯利亚科技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多布列佐夫院士自担任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院长以来,积极推动俄罗斯科学院,特别是西伯利亚分院与中国的合作,为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直接签署双边科学合作协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他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与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优先在日地物理、资源环境、航空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加速器及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并于2000年底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第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2005年组建了长春中俄科技园。
    多布列佐夫院士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向俄国内高层介绍中国科技改革的成功经验、中国科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扩大中国科学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际合作中,尼·列·多布列佐夫院士十分维护中国的形象,积极推荐我国科学家在区域合作组织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彼得·格鲁斯
Peter Gruss
德国 

    彼得·格鲁斯,男,1949年6月生,德国籍,生物学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主席。主要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彼得·格鲁斯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深入开展科技合作。中德两国科学家共同探索科技问题,共同拓展研究领域,共同举办高层次研讨会,共同推进两国间的科技合作,共同与第三国合作研究。合作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天文、生物、化学、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格鲁斯教授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组建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6个青年科学家小组和14个伙伴小组,合建了交叉学科中心,筹建了研究所。在中国和德国均培养了多位中国学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