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92号(科学技术类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 引 号: 306-10-2021-782 发文机构: 科技部
成文日期: 2021年08月30日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6日
发文字号: 国科提案社〔2021〕第117号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92号(科学技术类2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科提案社〔2021〕第117号

乔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商教育部和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膜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快工业污水治理关键技术攻关的建议

  膜分离技术是水质净化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是过程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与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分离膜材料作为战略性新材料的重要分支,其节约能源及环境友好等特征,将支撑石油化工、能源等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托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重点专项,在重污染行业废水无害化及资源化、海水淡化、城镇污水再生回用等方面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分离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成套装备,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一是支撑增强型中空纤维超/微滤膜,采用湿法带衬技术,研制出长寿命、低成本的嵌入增强型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强度大于70Mpa、寿命5~8年、平均运行通量20升/平方米/小时,成为全球仅有的三种高强度膜产品之一,产能达1800万平方米/年,列位世界第三名。

  二是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500道尔顿、对溶解性无机盐具有选择透过性,且运行压力低、回收率高,具有适度脱盐的特点,填补了我国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劣V类”水体处理用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的空白,在北京、雄安、大理等地,推广规模超过15万立方米/天,推广产值近5亿元,解决了传统反渗透无法在高品质再生水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难题。

  三是高端耐污染反渗透膜,制造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以上。开发了低污染膜组合技术,与常规工艺相比,连续运行周期延长2倍以上,大幅改善了技术适用性,系统整体脱盐率和回收率均可达95%以上。吨水投资成本和吨水运行成本较国内同类工艺项目分别降低40%和30%以上。该技术应用于8家国内企业和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氮、巴基斯坦塔尔2家国外企业,累计处理废水量15万吨/天,产值达2.91亿元。

  四是开发了膜生物反应器(MBR)新型低能耗膜组器,有效解决了常规曝气管易堵塞的弊端,减少了人工维修和膜组器瘫痪停机的几率,保证了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该装备在国际膜生产领域为中国首创,在全国10个省的32个项目中应用,累计规模达226.4万立方米/天,在全国MBR工程占比近60%。截至2019年底,万吨级以上MBR工程总数量达180余座,分布在京津冀、太湖、滇池、珠三角等重点流域和28个省级行政区,总规模超过1000万立方米/天。

  下一步,在“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科技部将高性能膜材料等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作为发展重点,并通过“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部署“混合基质膜材料”“高装填密度无机膜”“高性能离子交换膜”“耐温耐溶剂有机膜材料”“沿江沿河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相关任务,加快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关于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的建议

  教育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学科专业建设。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布局布点时已考虑到相关学科领域的建设。天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在膜技术相关学科建设方面进展显著。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藏大学等高校在污水处理方面与企业合作,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在重大科技难题攻关技术进步方面作出了贡献。如天津工业大学开发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领域。

  (二)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产教融合。

  一是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组织企业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高校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组织认定了济南菲特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申报的“膜分离技术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青岛大学联合申报的“新型矿物材料在膜分离技术课程中的拓展研究”等膜技术相关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

  二是以组织模式创新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已有南京工业大学“2011膜产业学院”参与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遴选工作。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和支持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相关人才培养。

  三、关于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的建议

  依托水专项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绿色技术,并不断完善环境技术标准,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号)中明确提出强化绿色技术通用标准研究,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等重点领域制定一批绿色技术标准,明确绿色技术关键性能和技术指标,开展绿色技术效果评估和验证,强化标准贯彻实施,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采用绿色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生态环境部从2005年开始,定期发布《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并建设以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为核心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促进环境治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下一步,科技部将通过“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专项,开展“沿江沿河工业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相关任务研究,研究编制城市污水资源化系列技术行业标准、多层次多模式城市污水资源化分类供给技术标准体系。同时,生态环境部将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广水专项研发的先进膜技术,完善并执行好废水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协力推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科 技 部
                2021年8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