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洋专家中国圆梦 |
|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12年02月15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五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一揭晓并颁奖。其中8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为历年来该奖项获奖人数之最。
这8位外籍科学家中,有3位日本科学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各1位。以科技为媒,获奖的洋专家们不仅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中国也成为他们圆梦的地方。
获奖人之一、日本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在日本钢铁研发机构有35年的工作经验,在2007年73岁高龄的时候,却选择了在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从零开始自己的事业。
“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帮助沙钢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也可以为中国冶金行业作出贡献,从而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这里所有的人对我都很好,很热情。这些都是我选择沙钢的原因。”江见俊彦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张家港沙钢工作期间,他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营,并指导研发项目开展,先后建立科研项目101项,还积极推动企业与中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其中有的洋专家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吃食堂、听京戏,爱读中国历史书,心中的偶像是中国明末数学家徐光启,清明节还会去光启公园扫墓……这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的第一任所长、德国著名数学家德乐思,被年轻人称为“我们所的德国老爷爷”。2005年,他来到中国,组建并领导了新兴交叉学科——计算生物学,并组织大量国际学术活动,与近30个国外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项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2010年,退休离开中国时,“老爷爷”为了“坐在德国家里也能时时感受中国风格”,带回去一套仿明式家具,能让自己感觉“回到了自己科研生涯中的第二故乡——中国上海”。
还有法国医学专家戴宇阁、英国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日本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美国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日本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岩本爱吉、澳大利亚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他们在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科学思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开展项目合作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令人瞩目。
据了解,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995年正式授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主要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0个,去年共有5位外籍专家获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