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心组织部分党员参观王渔洋纪念馆
日期: 2016年06月16日 09:37      
【字号:

 

    按照科技部直属机关党委(纪委)、中纪委监察部驻科技部纪检组监察局《关于开展以“尊崇党章、严明党纪”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的有关要求,响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中国国家机关妇工委、科技部直属机关纪委关于开展“家庭助廉行动”的号召,生物中心党支部于5月24-25日组织中心部分党员赴山东淄博市桓台县王渔洋纪念馆参观学习,并对当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相关活动得到了桓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在其为官生涯中,历任扬州推官、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讲等职,最终官至刑部尚书。在清初政坛富有很高的政治声望,并以清廉的形象及优良的家风著称于世。
    在王渔洋纪念馆中有一康熙皇帝手书“清慎勤”匾额,这也正是王渔洋的为官准则。王渔洋在为官期间曾经著《手镜》一书,作为家训传授给其子,书中特别谈及自己对 “清、慎、勤”的理解:“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王渔洋能够成为一代清官,与其出身的新城王氏家族恪守清廉、忠贞报国的家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母劝子廉、妻劝夫廉的事迹在家族中比比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清正廉洁的家风世代传承,成就了王氏家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共295年的兴旺:王家出了30名进士,52名举人,158名贡生,出仕为官者100余人,成为济南府明清第一进士家族仕宦世家和文学世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对于明清时期的廉政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于王渔洋毕生践行的为官准则,及其家族立家训、树家风,代代相传,加强自律的传统有了深入的认识。参加学习活动的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廉政自律意识,把“清慎勤”作为日后工作和生活的自律要求,并将王氏家族的好家风、好家训带回自己的家庭,做“正雅之人”,树“正雅之风”,从我做起,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以实际行动助力生物中心的廉政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